米其林指南年輕廚師獎得主哥倆好!上海第一屆得獎人Meet the Bund遇外灘陳志評主廚(圖左)及北京第二屆LingLong凌瓏劉禾森主廚(Jason,圖右)! 一位用心精緻化傳統「福建料理美學」、一位以法式料理技法做出創新「新中式料理」!2025年在The Asia’s 50 Best Restaurants排名分別榮獲14名(中國大陸最高名次)和27名佳績!
我們曾一起去首爾參加The Asia’s 50 Best Restaurants活動,Jason想理解韓式炸醬麵和傳統中式作法的差異,志評和我陪他去品嚐。他們點了一大桌,各自從中餐、法餐專業角度討論分析,並認真拍照記錄,讓在旁的我意識到,其私下中西餐交流,除了替彼此專業道路擦出創意火花,也參與中國餐飲高度推進!
他們真心喜歡對方,講到對方都不禁傻笑:志評愛鬧Jason,Jason喜歡被他逗弄;Jason容易鑽牛角尖,志評大而化之; Jason幫志評多想,志評幫Jason解憂;志評外語不行,出國時Jason是他靠山;聚在一起嚴肅工作外,平時總是互損互虧,一起開心、也安心。
◆◆◆
陳志評:Jason工作態度專業、對事業非常熱愛,辦公室裡很多鑽研典故的筆記。他沒什麼心機,我喜歡這樣直爽坦誠的友誼。
Jason:志評聰明踏實、做事認真,而且自帶喜感,看到他我都很開心,相處起來輕鬆自然。平日我工作很嚴肅、員工很怕我,他們都很期待志評來找我哈。
Q: 如何互相學習、進化?

陳志評:中餐西餐烹飪邏輯是不同的,比如芋頭,中餐我們慢慢燉成泥,西方會先打成泥再朔形,我們可以互相解開卡住的問題。而我常和Jason請教法國料理出菜思路邏輯,像是怎麼設計菜單創作料理、說個好故事。他也會分享資源給我,比如他以他的品味挑器皿廠商,看到適合就邀請我一起去挑。
Jason在LINGLONG凌瓏套餐呈現的美感、酒配餐儀式給我了啟發,我從中學習提升福建茶配餐的美學,因此在遇外灘Skyline空間裡風景最好角落建立茶寮,敘述福建文化的美。當我們一起品大紅袍,例如:我想做大紅袍茶凍,Jason就會再做延伸以法式技法做層次難度更高的設計,各自做出自己餐廳品牌的語言。
Q: 你們努力旅行,向不同文化前輩學習卻不抄襲,不斷強調要做出自己的風格,這要怎麼做呢?
陳志評:我從西餐和日料吸收新概念,優化食材醬料品質和融入現代美感,並從環境、器皿、擺盤重新包裝,將我們福建料理以現代口感重新演繹,但堅持保留傳統味道並再提升細緻度。
志評以現代語言升級福建傳統佛跳牆
Jason:多拜訪頂尖餐廳,拉大眼界並將美好放到腦中,需要時片段自然出現。過去的我是以西方熟悉樣貌闡述中餐,希望外國人認識我們。經過這一年沈澱,常花時間到博物館研究中國古董器皿湊在一起的畫面,希望未來LINGLONG凌瓏呈現的視覺更直觀是中餐、是外國人也會喜歡的中式美學。
所以,北京LINGLONG凌瓏在下個階段,會換上新品牌名稱、新概念、新地點,上海、北京兩家店邏輯將不再相同:上海LINGLONG玲瓏是「中餐邏輯混到西餐外表裡」,北京新店則是「西餐邏輯混到中餐外貌中」,敬請期待!
Q: 匠心認真態度怎麼來的?
Jason:是源自於對工作的熱情!我們喜歡旅遊,但跟工作畫上等號的旅遊,比如一起在國內外拜訪餐廳、讀書研究歷史地理、探訪產地,興趣就在工作範圍並並樂在其中,不會因為工作好累去打網球逃離工作壓力。
陳志評:對,我們去旅行,就是一起去找吃的!
Jason: 傳統和創新是在條線的兩極端,要找到平衡,必須在尊重傳統的前提下創新,兩者應該並存而非相互矛盾。每個城市都有其成長基因,100%傳統法餐不一定適合上海這座城市,因地制宜的菜系因此誕生,並隨著市場需求演變。前陣子南興園鄧師傅燒了桌教科書等級的傳統川菜讓我們嘗,美好地絕對有存在流傳價值。不能為了創新硬攻擊傳統、也不該為了保有傳統反對創新,要以開放性心態評斷兩者,畢竟現在的傳統也是100年前的創新。
陳志評:傳承不守舊,創新不忘本,從食材、風味、器皿、溫度提升精準度。傳統復刻不一定滿足現代人口味,可以適當融入新元素。重點是,好吃就好!
◆◆◆
最後,我問,給彼此的人生建議?
兩人互虧互鬧一番後,内心最希望的是,
「兄弟你要好好保重健康,才能繼續玩一起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