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談名廚|法國米其林三星Pierre Gagnaire大師:打動人心的才是好料理

「我在復活節出生的,是我們天主教徒非常重要的節慶,這一天帶著濃濃的神秘宗教氣息…」擁有同名法國米其林三星餐廳的主廚 Pierre Gagnaire 緩緩地說完後,自己驚訝地說,從來沒有告訴過媒體這件事情。

這神秘的宗教氣息,或許預告了他不凡的一生。

Pierre Gagnaire 先生在上海餐廳墻上掛的老照片,這棟房子是他出生時奶奶的家,也是爸爸的餐廳 Fer à cheval。他親手寫上的註釋。

採訪前我其實是抓不到他的風格的,後來從搜尋到的法文採訪中開始得到方向,但總體媒體除了形容他為充滿情感的詩人,又定義他為前衛的、對傳統法國料理提出了破壞性的革命(iconoclastic)、是 Fusion(融合)派系運動先驅。

但當我朝這個方向提出問題時,Pierre Gagnaire 主廚對我露出不解,還有點防衛性、雙手環抱著胸告訴我,FUSION(融合) is CONFUSION(迷惑)!!!

其實,70歲的他,用心專注、高度紀律的態度背後,最在乎的是人,是借著賦予料理溫柔細膩的情感、來感動食客的心。

Q:您的童年對您的料理有產生影響嗎?
A:我出生在法國中部的 Apinac, 父親後來在阿爾卑斯山區知名滑雪勝地 Val d’Isère 擁有一家米其林一星餐廳 Fer à cheval(馬蹄鐵),名稱是為了紀念我的爺爺,他是一名鐵匠。父親在戰爭中失去了他的父親,困境下為了生存只能中斷學業,到餐廳當學徒養家。他工作只是為了謀生,並不快樂,但因為他「謙虛、誠實、認真」地做菜,還是獲得榮耀與成功。這也是我的父母教導我的珍貴價值。但是他並沒有影響我之後的風格。

Pierre Gagnaire 先生小時候和弟弟 Henri 在爸爸的餐廳前,驕傲地穿上廚師服戴上廚師帽的留影。

Q:您料理的特點?
A:我也不明白為什麽有人覺得我的料理極具破壞力。我希望我做出的食物能聯結人與人的情感,能打動人心的才是好的料理。是人在做菜,是人坐在桌前品嚐菜餚。所以,首先要懷著真摯的情感去做,其次才是技術。我寫過一本書,名為《La Cuisine: C’est de l’amour, de l’art, de la technique》。在我心中,以人為本才是最重要的。

《La Cuisine: C’est de l’amour, de l’art, de la technique》書名註:美食是愛、藝術與技巧

Q:為什麽媒體會形容您為革命性的先驅者?
A:我是順從家裡的要求接掌家業,才成為廚師,一開始並不喜歡這工作。我不是革命者,要不然就進監獄啦。在那個年代,我的確屬於比較另類的人,很長時間別人都不明白我的料理與行為……在我年輕的時候,餐廳廚房裡的文化是充滿言語暴力而沙文主義的,我不喜歡這般待人。對我而言,做菜餵飽客人真的不需要像一場充滿壓力的戰爭,反之,我喜歡溫和友善地對待身邊的人,彼此尊重,比如:以尊稱「您」稱呼人。或許因此被稱為先驅。

Q:您能談談創造料理的方法或邏輯嗎?
A:努力鑽研、集中注意力,重視細節。這是一種抽絲剝繭的思考方式。我認為餐盤上的每個元素都很重要,我希望每一口都能誘發對過往的情感,讓人憶起生命中的片段回憶。

Q:大家稱呼您為料理界的詩人,請問您下班後喜歡從事的活動?
A:我的生活沒有上班下班的差異,但特別珍惜出差旅行時一個人獨處的時光。因為安靜的環境,讓我能抽離一切專心思考,廚師這個職業需要有自我提問的時間。我也喜歡打高爾夫球。我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社交活動,把時間留給家人和朋友。

Q:您認為自己成功的原因是什麽?
A:誠實、專注、熱情。就像我一直提的,我最在乎和身邊人的關係。我在上海的時候,其實可以出去玩樂,但我選擇留在餐廳工作。我想花時間認識團隊、和他們建立情感。此外,我禁得住誘惑,並且深知時間的重要,我會留給自己時間思考以求進步。

Q:遇到困難您怎樣克服?
A:1967年我開第一家餐廳的時候很快就遇到問題了,管理員工、運營餐廳並不容易。保持信心和韌性,挫折只會讓我們更堅強,要勇敢堅定地面對你選擇的生活方式。

Q:Pierre Gagnaire 的團隊文化?
A:誠實、友善、守信、忠誠、用心、專業、高道德感,再加上一些聰明與天賦。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問自己一個問題:在工作時,我們做的事情是否有意義。在西方,為他人服務是高貴的。應該要有為他人服務的意識。

Pierre Gagnaire 先生和他的上海管理團隊,左一行政主廚 Romain Chapel,右二甜點主廚Clément Ayache,右一餐廳總經理 Christophe Agranat

Q:您全球有22家餐廳,彼此怎麽區分定位?
A:我是創意十足的人,不喜歡重覆複製餐廳,每個餐廳都有自己的特點。關鍵在於每家餐廳怎樣能擁有一個和所在城市氣質相近的標籤。

Q:您上海餐廳地點遠離了標誌性的外灘,選擇落腳在寧靜的前法租界石庫門建築,是否可談談合作起因?
A:上海是亞洲標誌性城市,過去十年一直有各式上海案子來找我合作,但我很謹慎,直到遇到 Capella-嘉佩樂奢華酒店集團,我們理念相似,我特別喜歡這裡的低調隱秘。三年來,在團隊努力下,也培養出一群像在巴黎的客人般見識廣也懂吃的忠誠客人,我很滿意。

Q:每個城市食材的味道都不同,您有要求一致性嗎?或是餐廳的廚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菜單做調整嗎?
A:我會提供各地主廚一些靈感和定位,他們再根據當地食材和天氣創作調整,太多限制會讓廚師們感到壓抑,也會限制他們個人特色的發展。我會和他們一起進行新品的研發,我的角色是領導陪伴他們成長,而不僅僅是監督、指導他們。

Q:您希望各地主廚銘記的中心思想是什麽?
A:我所有的團隊都應該要帶著享受的心態去使其他人快樂。一直保持熱情是很累的,可能會失望,我也要保護他們,他們也要保護自己,不要讓自己超負荷。

Q:給年輕廚師們的建議?
A:做自己。

原文刊載於

#中國米其林指南微信公眾號 2019. 11. 25#

原文連接
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PVsEuF7WWSQXlwy7Nu457w

 

Spread the love

發佈留言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瞭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